陇南名称由来与变迁: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陇南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秦代置武都道。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 三国时期,武都郡是魏、蜀两国的边界。东晋、南北朝时期,陇南境内先后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兴、阴平5个胡人政权,称为“陇南五国”。隋唐时期,陇南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穏定,唐代于陇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明清时期,陇南经历明末李自成起义、白莲教之乱、西北回民起义、太平天国等事件。清朝康熙年间陕甘分治,今陇南境均属甘肃布政使司。1913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并分置出西固县。1929年,从武都县分设永康县,后改称康县。1950年5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2004年1月11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
陇南历史文化: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多民族的聚居地。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在陇南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在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汉、藏、回、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色。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