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历史介绍

泰州名称由来与变迁:

西周,称海阳,属吴国。春秋战国,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西汉,建海陵县,属临淮。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北宋,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


泰州历史文化:

泰州临江近海,自古以来为人文荟萃之区、南北商品集散之地。泰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来自四面八方的风俗在这里逐渐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形成泰州风俗。泰州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泰州分为里下河、高沙土、沿江三大生产生活区,各地民俗在长期的传承中颇有差异,汇集成独具特色的泰州民俗风情,如泰州古庙会、溱潼水上庙会、靖江讲经、兴化茅山号子、泰兴木偶戏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观赏性、动态性、参与性等多元特征。

2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