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广东省地级城市,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
梅州的自然地理: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3°23′~24°56′、东经115°18′~116°56′之间。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梅州市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太平洋,且受山区特定地形影响,具有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光照充足和雨水丰盈且集中等低纬气候特点,又具有冷热悬殊、气流闭塞,易有旱涝灾害,地形小气候突出等山区气候特点。梅州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梅江、汀江、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五经富水、榕江北河等。
梅州市的民族宗教:
梅州市是宗教工作大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9年,有圣家主教座堂、灵光寺、千佛塔、神光寺、万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动场所492处,其中佛教320处、道教22处、天主教34处、基督教116处,占全省的1/6,排全省第一;教职人员1325人,占广东省的1/7,排全省第二;市、县宗教团体36个,占全省1/6,排全省第二;教徒人数约26万人。
梅州人文景观:
5A级景区有雁南飞茶田度假村;4A级景区有叶剑英纪念园、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灵光寺、长潭旅游度假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百侯名镇旅游区、五指石风景区、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鹿湖温泉度假村、梅州市熙和湾客乡文化产业园、张弼士故居旅游区;3A级景区有汤湖热矿泥山庄、千佛塔、西岩山茶乡度假村、龙鲸河漂流、益塘风景区、坪山千亩梯田、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上举相思谷、相思河风景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樱花谷、南寿峰健康产业园、李光耀祖居、龙归寨瀑布、金穗生态农庄、西河北塘乡村旅游区、曼陀山庄、汉光超顺农旅园、月形山乡村旅游区、大观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韩山历史文化生态区、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新丰寨景区、八乡山大峡谷、广东御逸温泉度假村、五华县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旅游区、中国客家博物馆、中国·梅州“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南台卧佛山景区、卡拉比-丘数学世界旅游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五华元坑遗址景区、双龙山风景区、兴宁市粤东云山谷生态旅游区、珍珠红诚意酒城旅游区、大河背风景区、蕉岭县丘成桐祖居文化旅游区、广东铜鼓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
梅州风俗民情:
文化遗产: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骑楼、炮楼、碉楼等多种形式的客家民居,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五华提线木偶戏、席狮舞、埔寨火龙、五华采茶戏、梅县提线木偶戏、竹马舞、杯花舞、道士舞、花环龙、客家龙灯、鲤鱼灯、铙钹花、竹板歌、埔寨纸花、五华石雕、大埔青花瓷、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平远木雕技艺、长乐烧酒制作工艺、墨烟张墨条制作技艺、梅州市客家菜烹饪技艺、客家竹编、客家拳、客家筝、客家学、客家童谣、客家文学等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叶剑英故居、丘逢甲故居、父子进士牌坊、人境庐和荣禄第、谢晋元故居、大埔光禄第、联丰花萼楼、大埔泰安楼、三河中山纪念堂、大埔肇庆堂、狮雄山遗址11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有103处,市级文保单位137处,县级文保单位263处。境内古民居、古学宫、古寺、古塔、古牌坊、古祠、古道等星罗棋布。其中如西汉长乐台遗址,梅西、长田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作坊遗址、南汉千佛铁塔、唐代古建筑灵光寺、唐八足辟雍砚、明代父子进士牌坊等均称为国家文物之瑰宝。已发掘的古窑址主要有水车窑、梅县瑶上窑、平远石正窑、大埔余里窑、大埔高陂窑、龙颈坑窑、明代叶田窑址等。
移民文化:梅州市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重要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称为“世界客都”。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国重点侨乡,祖籍梅州的海外侨胞人数多、分布广,旅外华人华侨达500多万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同胞也达250多万人,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
红色文化:梅州市是革命老区。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革命活动,八一南昌起义军、红四军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三河坝战役、汤坑战役、梅城战役、松口大捷等战斗就发生在这里,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创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中央红色交通线、抗日韩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等,涌现了众多革命英烈。
长寿文化:梅州市有百岁长寿老人858人,每10万人中就有15人超过百岁,90岁以上长寿老人占户籍人口3.8‰;有蕉岭县、大埔县两个“世界长寿乡”,梅县区、丰顺县两个“中国长寿之乡”。
方言:梅州市为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客家话为主要语言。境内除丰顺县的汤坑、汤南、留隍3个镇约11万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绝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城市标志:一、地标:2017年,梅州市评选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标”。人境庐、梅江桥、阴那山、叶帅故居、神光山、程旼故里、丘逢甲故居、父子进士牌坊、长乐学宫、落汉鸣泉等榜上有名。二、市树:2018年1月,评选出“桂花树”作为梅州市“市树”。三、市花:梅州市自古以来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国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
梅州美食特产:
梅州菜:梅州腌面、客都草鱼、兴宁鸽、客家鱼生、客家盆菜、盐焗鸡、盐焗鸡爪、盐焗烤鸭、盐焗鸭腿、酿豆腐、酿香菇、酿苦瓜、酿茄子、酿婆参、酿蚝豉、酿春卷、酿辣椒、酿青瓜、酿豆角、酿豆干、酿芋头、腐皮卷、客家酿青椒、客家辣椒酿、鱼肉酿豆腐、西红柿酿蛋、客家酿蛋、梅菜扣肉、香芋扣肉、梅菜蒸猪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炆猪肉、梅菜炆五花肉、梅州菜干蒸肉、梅干菜蒸鸭、梅干菜烧豆干、梅干菜干煸豆角、发粄燜花肉、蜜汁焗排骨、泥焗鸡、梅菜鸡、香菇鸡、白斩鸡、蒸滑鸡、板栗鸡、客家牛肉丸、客家艾叶丸、客家捶丸、客家娘酒鸡、客家葱油鸡等等
梅州小吃:百侯薄饼、大埔凉粉糕、大埔客家薄饼、大埔豆子羹、蕉岭锅笃粄、丰顺云片糕、兴宁炸扎粽、奶油花生酥、客家姜糖、客家打炒米、粟米烙饼仙人粄、酿粄、笋粄、薯粄、黄粄、粟粄、甜粄、发粄、艾粄、豆粄、叶子粄、鸡血粄、勺菜粄、芋丝粄、丁子粄、酢叶粄、薯粉粄、糊塘粄、菜丝粄、两熟粄、绿豆粄、煎荞粄、溜锅板、鸡颈粄、萝卜粄、芋头粄、苎叶粄、味酵粄、簸箕粄、忆子粄、珍珠粄、灰水粄、豆子粄、抹茶红豆粄等
梅州名人:
武侠小说宗师温瑞安,文学理论家古远清,地理学家徐俊鸣,数学家叶述武,建筑学家黄锡璆,教育家黄药眠、吴宏聪、吴康,经济学家张卓元、罗季荣、薛兆丰、魏双凤,财经作家吴晓波,航母福建舰总建造师王硕威,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卢永昌,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教练侯加昌,前中国国家足球队教练曾雪麟,北京奥运会冠军何雯娜,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赛亚军陈秋绮,伦敦奥运会冠军张雁全,亚洲空手道锦标赛冠军曾翠兰,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运动员陈其遒,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李莉,中国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黄思静,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队长徐铭智,雅加达亚运会冠军陈清晨。国家一级演员:李世济、梁素珍、李仙花、黄粦传、黄桂珠、杨秀薇、邓玉璇、张广武、黄丽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