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名称由来与变迁:
巴中市,别称:巴城。在巴中有一条江叫做南江,后来改名为巴河,巴中就是因为城区修在巴河的内侧而得名巴中,言简意赅。
巴中历史文化:
民间艺术:巴中的语言主要是典型的土家族语言,如连二杆、倒拐子、的到八子、扑爬跟头等。巴中流传的民间文学众多,典型代表有民间传说《吴幺姑》、《鲁班》、《赵巧》、《章怀太子》、《斩巴蛇》、《赵琼瑶四下河南》等;民间故事《长工和地主的故事》、《非人的故事》;民间叙事诗《十里坪》、《月儿落西下》等。巴中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类别众多。绘画有年画、版画、壁画、风俗画、宗教画等;雕塑有石雕、木雕、骨雕、竹雕、皮雕等;工艺有刺绣、织染、纸扎、糖塑、编织等;音乐有山歌、号子、小调和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舞蹈有节令舞、礼仪舞、宗教信仰舞等;曲艺有说书、说唱、清音、扬琴等;戏剧有川剧、傩戏、灯戏等;杂技有古彩戏法如上刀山、下火海、滚油锅等。
民间工艺:巴中民间工艺形式多样,有雕刻、剪贴、刺绣、编织、蓝印、糖画、扎纸、泥塑等十余种。以前曾在民间征集具有特色的剪纸、刺绣、蓝印、泥塑、雕刻、编织等各种古今工艺品60余件,其中有许多精品展出,有的工艺品还享誉中外。
生产习俗:巴中人民,历来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老百姓的主业。所以巴中民间的生产风俗,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习俗。农业生产习俗中,传承的主要有迎春耕、保青苗、抗旱魔、护耕畜、祈丰收、敬新等。这些习俗中,又表现出多种文艺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巴中市非物质文化资源共有16个大类169个子项,分别为民间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体育与竞技。除了国家级非遗《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巴中还有《十里坪》《正月十六登高节》《川剧玩友》《爨坛戏》《叶雕》《蜀绣》等非遗项目。
巴城登高节:农历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源于巴人正月十六游山走百病的习俗。
巴中名人:
刘伯坚、王明坤、朱兆林、李勃、吴仕宏、张思训、王良太、朱士焕、何正文、陈其通、晏阳初、邓仕俊、冯丕成、何云峰、陈彬、吴瑞林、刘自双、阳自碧、吴荣正、张德贵、张显扬、张世盖、姜钟、傅崇碧、蒲大义、张荣森、胥光义、赵兰田、程登志、熊国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