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历史介绍

中山名称由来与变迁:

中山市,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广州府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历史文化:

香山文化: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同构,在近代同步发展,为岭南文化增色添彩。岭南文化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千百年的演变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与其他区域文化不同的模式。

咸水歌文化:咸水歌是广东地方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咸水歌具有特定的地域性。疍民们以船为家,居住在珠三角的河道上,或者沿岸居住在沙田地区的“茅寮”中。中山疍民的传统歌曲咸水歌能够成为中山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体现了中山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朗崖口飘色、五桂山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方言: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


中山名人: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郑藻如,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中国第一位买办容闳,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陆皓东,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创始人蔡昌,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新新公司创始人李敏周,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先施公司的创建人马应彪,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一代影后阮玲玉,粤乐宗师吕文成,电影演员和导演郑君里,四角号码发明者、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中国漫画界常青树方成,福娃的原创和主要设计者吴冠英


578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