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名称由来与变迁:
夏商时代:属徐州人方东夷。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人方国东夷。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属郯子国。秦代属东海郡,西汉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东汉时期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三国魏时属东海国,西晋时期隶属于徐州东海郡,东晋时期属东海郡,南朝前期属东海郡,南朝后期侨置青州、冀州,辖地同上。北朝东魏侨置琅玡郡(称海州朐县)。北齐、北周置海州,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领朐山、沭阳、赣榆(怀仁县改)、东海县及录事司。后改为海宁府。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废朐山县,沭阳县直属淮安府。清顺治二年(1645),设江南省,属江南省淮安府。清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出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民国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县治设于今海州区。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境域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1945年11月,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1946年4月1日,连云市第一任市长张振汉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属山东鲁中南行政区。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两县与原淮阴地区的灌云县划归连云港。
连云港历史文化:
连云港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文化。2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从事农耕。国内迄今发现的首例具有内外城双重结构的史前城址“藤花落”是2000年度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2006年,“藤花落”与海清寺塔双双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出土的海州双龙汉代女尸的考古价值堪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媲美。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经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大有考证,确认为7000年前的少昊氏祭天遗迹。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据考证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300年,比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早400年。2006年,“海州五大宫调”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桃花涧遗址(含将军崖遗址)、青墩庙遗址(含苏青墩遗址)、盐仓城遗址(含庙台子遗址)、孔望山古城遗址、塔山古道入选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留下文化遗存孔望山“”,秦始皇四次东巡,三次到此并立石建有“秦东门”,一代名君唐太宗征东途中曾驻足宿城,方士徐福寻求不老仙药自此扬帆东渡扶桑。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都与海州、花果山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朱自清等文人高士、诗家骚客的遗迹使人流连忘返。